太乙版黄帝内经·太华·丑辛注

栏目分类太乙版黄帝内经·太华·丑辛注

你的位置:j9九游会官方网站 > 新闻动态 >

太乙版黄帝内经·太华·丑辛注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1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61
丑辛

夫色者,血脉之象也。皮肤者,卫气之象也。荣枯者,津液之象也。得气谓生,气少曰滞,气衰曰死。何谓也?曰清,曰活,曰蕴是也。(“何谓”前当脱漏“生气”两字。清,指气机清透无浊,如面色明润、呼吸顺畅,代表阴阳调和。活,表示气血流动活跃,无瘀堵,体现生机与功能正常。蕴,意为气充足蕴藏,能滋养全身,是生命力强健的基础。)

夫色者,得神谓生。少神谓衰,无神曰死。何据焉?一曰和,二曰宣,三曰润是也。(“何据”前当脱漏“生色”两字。和,指面色均匀柔和,无局部突兀之色,体现阴阳平衡、气血协调。宣,指气机宣畅,面色鲜活有生气,反映营卫运行无阻。润,指肤质润泽不燥,如玉石含光,提示津液充足、精气内蕴。)以我而言,则神清为要,气恬次之,静专为一,(谓,守静至极则与天道相合。)所以宰矣。(宰,乃“得其真宰”之略语,指得到养生的真谛。)

天之色苍,地之色黄。苍中清为有神,(天色若呈现清澈的苍青,比如晴空,表明天道精气充盈。)苍中阳和曰𣱛正。(阳和,指温煦不燥的阳气,如春日蓝天,代表气机调和。)黄活蕴气谓有神,(土地黄色若鲜活流动,暗示地气蕴藏生机。)黄润不湿曰有气。(润而不腻的黄色,象征土气健运。)

东方木之色青,青黄而光泽为有气,和而存气,是有神矣。

南方火之色赤,赤黄蕴𣱛为有神,活而清润,乃有𣱛。

西方金之色白,白黄润蕴为有神,光和灵秀,谓正𣱛。

北方水之色黑,黑黄淡活为有神,润泽光和,是有气,此神气之辨矣。

经曰:“古之欲知医道者,从师而已。今则不同,诵而颇能知解。解之而未能别,别之而未能明,明之而未能彰矣。(解者,解释医理。别者,诊断病情。明者,明病灶所在。彰者,叶之戎切,读若终,谓治疗而愈其病也。此两句论述中医学传承中"跟师临证"的重要性,指出单纯理论学习难以临症治病的缺陷,认为医学教育需理论实践并重。)足以治群僚,不足至侯王,如是而已矣。”(谓医术能医人不能医国,如是而已,从而引出下文“上知天文,下溯地理,中知人事”之言。古代医易两道乃君王之密,故有此言,谓君王通晓医术的同时更应该通晓天文历法,明医天下之道。此段文字在《素问·著至教论篇》,乃是雷公自谦之言,似乎逻辑更为通顺,可相互参详。)

故师愿得受树天之度,(树天之度,指构建宇宙运行框架,即制订天文历法以明四时阴阳‌。)四时阴阳合之,酲之以酝酿,(酲,《唐韵》直贞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驰贞切《正韵》时贞切,读若呈,示也,指颁布。酝酿,犹筹划。谓,筹划历法以颁布实施。)辰与日月光,(辰与日月,指时辰、日子与月份,《素问·著至教论篇》作“别星辰与日月光”。光,明也。历法实施则时辰、日子与月份明晰。)以彰经术,(彰犹章,《广雅·释训》行也。经术,指《易经》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)后世益明。(明,犹备也。谓,后世则益加完备。)上通神农,著辙于二皇也。(二皇,指伏羲和黄帝。神农辨百草而有《神农本草经》,伏羲画八卦而有《易经》,黄帝垂拱无为而有《内经》。)俾无失之,此皆阴阳表里,上下雌雄相输应也。(输应,指相互感应、相互联系。)而道,(而犹乃,彼也。而道,即彼道,指医道至圣者。)上知天文,下溯地理,中知人事,可以长久,以教之众庻,(庻,古同庶。)亦不疑殆。(疑殆,疑惑不解也。)医道论篇,可传后世,可以为宝。

以形言也,三阳天为业,(三阳,即指太阳脉。天,按古韵训真,犹实,邪盛也。业,叶宜戟切,读若逆,乱也。三阳天为业,谓太阳脉邪盛则气机逆乱,此即《伤寒论》之太阳病脉证。)上下无常,(气机逆乱,故气上下无常。)合而病至,(邪盛合于脉则病至。)偏害阴阳。(偏害阴阳,指阳偏盛致实热症及阴液耗伤,阴偏盛致实寒症及阳气虚衰。)偏害阴阳者,阴阳之独至也。(独至,即独盛,亦偏盛也。)独至之阳,(阳,《唐韻》與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余章切《正韻》移章切,读若羊,犹祥,指变异之气,亦病气也。考虑到承“三阳天为业”句后,一直在讨论太阳病脉证,因此“独至之阳”,谓太阳脉有独盛之病气。《素问·著至教论篇》即作“三阳独至”,谓太阳脉独盛。)三阳并至也。(三阳并至,指太阳脉邪盛。)并至如风雨,(谓邪盛如风雨,风寒湿俱至。)上为巅疾,(巅疾,指头部疾病,包括癫狂、癫痫、头项强痛之类。邪盛气亢至首,则为巅疾。)下为漏病。(漏,泄也。漏病,指泄泻。杨上善说:“谓膀胱漏泄,大小便数不禁守也。”)外无期,内无正。(期,犹要,要绍也,舒缓貌。指疾病症状。内无正,即内有邪。外不舒缓,则内有邪。王冰说:“外无色气可期,内无正经常尔。” 外无色气可期,即外不舒缓,病色病气见于外也。内无正经常尔,即内有邪,十二正经失其常也。今通注理解为:“外无证象之可期,在内无准则之可据”,则义大谬也。)不中经纪,诊无上下。(经者,医道之常。纪者,病证之别。无上下,指无目标方向。不合医道之常,不辨病症之别,则诊治无目标方向。)以之书别,疵疎愈者,未明而志不一也。(书,犹庶,《尔雅·释言》幸也。以之书别,谓侥幸辨别病症。疵,病也。疎同疏,治也。一者,道也。未明而志不一,谓心未明晓病理病机而志未达道也。侥幸辨别病症,病治愈者,乃心未明晓病理病机而志未达道也。此句,《素问·著至教论篇》仅“以书别”三字为句。通注谓“书”指《阴阳传》。在此处,则显然非是。)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